top of page
搜尋
作家相片茶理Charlie

把興趣轉換成職業真的適合你嗎?不如先來找到你的熱情和擅長所在。(免費 Worksheet下載)

你是不是也會碰到以下幾個問題:

  1. 我其實並不喜歡現在的工作,但是又不知道自己喜歡甚麽工作。

  2. 我快要畢業了,但是並不知道找甚麽工作。

  3. 我對自己的未來感到好迷茫。

如果你也有以上煩惱,不妨來看一看這篇文章,因為我會分享自己對興趣變職業的看法,以及打破常人以往的思想框架。文章最後提供一個練習表給大家免費下載,希望幫助大家找到自己熱情和擅長所在。













不喜歡看文字的朋友,可以選擇收聽我的音頻節目#12,讓你可以一邊聽一邊做其他的事情,提高時間效率喔!


 

為甚麼有人反對把興趣發展成事業?


也許你會聽過這種說法,有人覺得將自己的興趣變成事業是一件非常有滿足感的事,但是有人卻反對這樣做,因為一旦變成事業,就一定有一個“人”追著你跑,它就是“責任”。你的興趣一旦有了責任,你對這項興趣的熱情也許就會減退,甚至會逃之夭夭。


這種感覺,有點像我以前學生時期,在選科目的時候,到底是考慮興趣,還是考慮這個科目容不容易pass。例如我喜歡心理學,我覺得心理學好新奇好有趣,我自己也會自發到網上查看相關知識,但是一想到要考試,要背書背單詞,我就頭大抗拒..



這和你在考慮要不要把興趣變成職業一樣,一旦你的興趣變成一種謀食工具,就一定有一系列指標KPI要追趕,有一系列技術工作要做。假設我的興趣是旅遊,如果希望把旅遊變成事業,我可能應聘成為旅遊編輯,或者做自媒體成為旅遊達人,分享自己的旅遊經歷。如果套用以上選科的道理,對於做旅遊達人,我的考試可能就是有多少人收看我的分享,多少人願意分享我的文章。要考試及格,我就要施展渾身解數,譬如集中分享窮遊秘籍,或者努力發掘一些鮮為人知的旅遊地點。講到這邊,你是否已經開始卻步,一旦成為工作,就會少了一份隨心所欲,不能夠自由自在,多了一份壓力和責任。以後旅遊,你要照顧的不是自己去得舒服與否,而是觀眾受眾看得開心與否,你的作品是否有滿足市場的需求。


 

那些正在進行自己喜歡的工作的人,是怎樣做到的?


話需如此,我們依然不難發現有一批人的確正在進行自己喜歡的工作,究竟為甚麼呢?

答案或許是因為他們找到了他們的興趣,所喜歡的事,背後衍生出的意義、價值和滿足感。即使轉換成工作,依然能夠維持對興趣的熱情,甚至放大興趣帶給他們的力量。


呢個同樣以旅遊作為例子。如果你發現你喜歡去旅遊的原因,是因為可以減壓,可以幫你從繁忙的工作中舒一口氣,你不在乎去哪裡,不在乎做甚麽,在乎的只是離開居住地,去chill去放鬆,這種情況下,我想你大概不會希望把旅遊當成事業。 但是如果你覺得旅遊這件事可以開拓你的眼界,認識不同的人,知道很多新奇趣事,覺得這些能夠帶給你非同凡響的經歷、意義和價值,甚至推動你去發掘更多不同的新鮮事,這樣也許你會把旅遊變成職業。

前一陣子,因為自己的PODCAST音頻節目,聯繫上斷聯很久的朋友。他跟我說很羨慕我現在能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。我反問他問甚麽自己不能,而他的答案給了我兩個思考方向。第一,他說不知道自己喜歡甚麽;第二,他其實也有一些喜歡的事情,但是他並不想把這些轉換成一種事業。關於第一個問題,容我在文章稍後說說。

對於第二個問題,他知道自己其實喜歡畫畫,但是他之所以不想把畫畫變成事業,是因為他清楚知道畫畫帶給他甚麽意義 —— 安撫自己心靈。這種意義與外界無關,他的畫是一種自我表達的呈現方式。好比我寫日記一樣,這些寫下來的日記都是給我自己一個人看的,一個抒發自己情緒的方式,根本不可能公開出去,更別說變成職業。


所以關於興趣,關於自己喜歡甚麽事情,在考慮是否應該將它變成事業之前,首先要去思考這些“興趣”帶給你甚麽意義和價值,以及帶給你甚麽感覺。


回去第一個問題,有人可能說,我連自己喜歡甚麽都不知道,談何思考意義思考感覺!

在我分享一個方法之前,我希望在這裡打破大家思考上的一個框架。很多人在討論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,很容易自動將“喜歡的事情” = “興趣”。但是其實喜歡的事情不一定需要是興趣。譬如有的人喜歡跟人打交道,但不代表“打交道”是一種興趣。以我為例,我喜歡收聽PODCAST, 聽PODCAST的確是我的興趣,但是我現在的工作是錄製PODCAST,因為我喜歡的是透過分享我的故事,勉勵到其他的同路人。所以大家與其執著於要興趣當飯吃,不如先找到你的熱情和願意投入的事情上。


 

如何找到熱情和擅長所在?


文章開頭提供了免費worksheet給大家下載,希望你們可以一邊看著worksheet一邊閱讀,也許對你們有更大的幫助:)


方法是:請你回想過往一些讓你非常投入、非常著迷的經歷是甚麽?


首先,Brainstorm出來的經歷,希望你們可以把它們分為兩大類別,分別是有責任和沒有責任成份。有責任成份,可以試學校社團組織一次校內比賽;沒有責任成份的可以試玩桌遊,看某套電影等等。

接下來請你們對這些經歷進行解剖,越詳細越好,越誠實越好。就像你很喜歡吃pizza, 你就要去想為甚麼喜歡,到底pizza怎麼弄,有甚麽原材料導致我非常喜歡吃,芝士?香腸?菠蘿?還是它的千島醬?譬如,你組織活動中擔任的是甚麽角色,進行工作時候需要用到甚麽能力。有沒有一些地方你雖然覺得很乏力,卻依然讓你堅持下去的原因。你也可以回想一下你喜歡的遊戲到底都是甚麽類型,角色都是甚麽設定等等。以我自己來說,我喜歡的電影設定,大多都是著重團結的劇情,由此我可以去思考自己是否是一個注重Teamwork的人。

第三,將有責任和沒責任的經歷進行MATCHING,看看有沒有相似的地方,突出有哪些元素是無論有沒有責任都依然存在的。又拿食物打個比喻,我喜歡吃番茄,但是我不喜歡吃生番茄(這裡假設生的是有責任),但是我喜歡吃煮熟的番茄(沒有責任),所以如果pizza上面有生番茄,這個pizza我就不愛吃了!回到經歷上的分析,我在worksheet也做了一個sample, 有下載的朋友應該可以看得到。


千萬不要小看這些蛛絲馬跡,譬如你可能會發現自己喜歡進行協調的動作,即使協調不是一種興趣,但是在未來工作崗位的思考上,你可以去考慮一些需要大量協調工作的崗位。當你發現得越多,就越容易找到你熱情和擅長所在。其實這個動作,是在幫助一些平時缺乏自我觀察的朋友去重新認識自己,了解自己或者從未發覺的能力。


以上就是一個幫助大家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的小方法,如果你在途中有困難的地方,或者想跟我討論你們的答案,歡迎inbox我,無論你用instagram/facebook/email都可以。








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